海關總署調整進出境個人郵遞物品管理的新規已正式實施,郵遞進入中國境內物品應繳進口稅超過50元人民幣的物品,一律按商品價值全額征稅。此次政策的調整,
海關不僅將嚴格監管郵寄的物品,還將全面加大旅客攜帶物品的檢查力度,避免國家稅收的流失,海外代購或將面臨一次重新洗牌。
海關新規:50元為征收額度標準線
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最新規定,自9月起,郵遞進入中國境內物品應繳進口稅超過50元人民幣的,一律按商品價值全額征稅。免征額度從現在的400到500元統一下調至50元。
對于有人認為該規定“將增加海外代購的成本”的反映,海關總署監管司有關負責人反駁說,中國對進境商品區別為貨物、物品等不同監管對象,適用不同的管理要求。海外代購的商品不是物品,而是貨物。對于貨物,無論價值多少,都需要照章納稅。
他介紹說,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,商品匱乏,經郵遞渠道進出境的物品總量較小、內容單一,主要為個人物品。為照顧僑眷,中國對進出境個人郵遞物品給予一定幅度的免稅優惠。
而在此前,個人郵遞物品的征稅是按照1994年發布的相關個人物品入境免稅規定執行的。根據該規定,寄自或寄往港澳地區的個人物品限值為800元,免稅額為400元;寄自或寄往其他地區的個人物品限值為1000元,免稅額為500元。
郵件性質明顯變化消費者保障缺失
海關總署監管司有關負責人表示,如今大部分進境郵件不再是親友間饋贈的物品,進出境郵件的性質已向交易性質的商品為主轉變。最近,網購、郵購、海外代購等業務發展迅速。一些不法分子企圖將進口貨物拆分成多票,偽報為個人物品,利用個人物品免稅額優惠規定,通過郵遞、快件渠道進境,逃避監管。這種違法行為不僅造成國家稅收流失,也逃避了國家對進口貨物的管制,使相關商品在缺乏安全、衛生和質量把關的情況下流入國內市場,消費者無法獲得應有的保障。
他還說,已發現有些海外代購商家,企圖在9月1日實施新的管理政策前進行貨物囤積。
該負責人表示,今后個人郵寄進出境物品超出規定限值的,應辦理退運手續或者按照貨物規定辦理通關手續。但郵包內僅有一件物品且不可分割的,經審核確屬個人自用,可按個人物品規定辦理通關手續。
對旅客自用物品,中國海關總署規定,居民旅客攜帶電器總值5000元人民幣以內、非居民旅客攜帶總值2000元人民幣以內的,海關予以免稅放行。
有媒體在采訪北京
國際郵電局建國門郵局時看到,郵局也明顯加大了對進境郵包的檢查力度,該郵局負責北京、河北、安徽、江西、貴州、寧夏、青海、甘肅這幾個省市的進出境郵包的郵遞,每天有近萬個郵包進境。在這里專門設有海關辦事處,像這樣的駐郵局海關監管點,全國有50個。在這個郵局里,每一件郵包都被拆開檢查。與此同時,海關還要對郵包進行風險分析、重點跟蹤。
可以說,由于郵遞進境物品起征點降為50元起,一些代購商如果將貨物拆分再逃稅的可能性也不大。
對于從事海外代購的商家而言,則面臨行業的一次洗牌。
一位在德國從事服裝品牌代購的孫小姐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,今后可能轉行奢侈品代購,“對于奢侈品郵寄來說,增加一兩百塊成本的話,消費者不會太在意,但對于服裝來說,相當于增加了一半的成本。 ”
在淘寶網上,不少代購點已貼出了調價公告,而另有一些化妝品、包包代購店甚至掛出了“暫停營業”的告示。
“我們最近也很愁,不知道今后怎么辦。”一些專門從事“海外代購”的網上賣家時表示,新政策對他們的影響較大,可能會促使他們調整業態方向。
據悉,此次海關新政只涉及郵寄,并未涉及過境人員的行李物品。一些網上商家正積極聯絡,準備通過空姐、導游、留學生等“空中飛人”以個人攜帶入境方式來避稅。
與此同時,各式各樣的 “機場代購”、“空姐代購”如雨后春筍般出現,一些網店甚至打出空姐圖片作為 “店招”吸引顧客。
相比其他“海外代購”者的急迫,這些“空姐代購”業者顯得十分從容:“我們的價格肯定是有優勢的,今后貨源也很足,你可以把我們店鋪收藏起來。 ”一些店家甚至表示:“9月之后我們的價格不會大調整,而且肯定是‘含稅價’。 ”
附:海關總署公告2010年第43號(關于調整進出境個人郵遞物品管理措施有關事宜)
為進一步規范對進出境個人郵遞物品的監管,照顧收件人、寄件人合理需要,現就有關事項公告如下:
一、個人郵寄進境物品,海關依法征收進口稅,但應征進口稅稅額在人民幣50元(含50元)以下的,海關予以免征。
二、個人寄自或寄往港、澳、臺地區的物品,每次限值為800元人民幣;寄自或寄往其它國家和地區的物品,每次限值為1000元人民幣。
三、個人郵寄進出境物品超出規定限值的,應辦理退運手續或者按照貨物規定辦理通關手續。但郵包內僅有一件物品且不可分割的,雖超出規定限值,經海關審核確屬個人自用的,可以按照個人物品規定辦理通關手續。
四、郵運進出口的商業性郵件,應按照貨物規定辦理通關手續